在1936年的冬天,贺子珍生下了与毛主席的女儿,毛主席给她起了个小名叫“娇娇”。娇娇是他们唯一成活下来的孩子。
我父亲是中共的领袖,母亲是老革命。红军刚走完长征,开始稳定下来。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本以为我的童年会像党一样,充满快乐和希望。
但是,事实却完全相反,娇娇的命运充满了波折。因为父母忙于革命工作,娇娇出生几个月后,就被寄养在老乡家中。
1937年9月,贺子珍不听毛主席的挽留,一气之下去了苏联,留下了还在襁褓中的女儿娇娇在延安。娇娇稍大一点就被送进了保育院,开始了没有父母陪伴的生活。
贺子珍到了苏联后,生下了一个小儿子。可是孩子才10个月大,就生病去世了,这让贺子珍心里非常难过。
毛主席听说后,决定把已经四岁的娇娇送到苏联,希望能有女儿的到来,让贺子珍走出悲伤。
娇娇的出现让在异国他乡并且刚刚失去孩子的贺子珍感到非常安慰,她渐渐振作起来,与娇娇、岸英、岸青共同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平静快乐的日子很快就结束了。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贺子珍带着孩子们离开了莫斯科。
战争让很多军人失去了生命,物资也变得非常匮乏。在这样的情况下,贺子珍尽力抚养娇娇,并尽可能地帮助岸英和岸青兄弟俩。
那段日子里,尽管家里不富裕,娇娇依然觉得很开心。妈妈在和爸爸分开后,有时会有点儿烦躁,但娇娇能深深体会到妈妈对她的那份无条件的爱。
1943年,苏联红军开始反击,莫斯科的情况终于有所改善。那时,8岁的娇娇终于能够上学了。然而,不幸的消息又一次传来。
娇娇得了重病,医生说她可能活不了多久,决定不再给她治疗。贺子珍听到这个消息,心里非常难过,差点要倒下。但她为了女儿,强打精神,坚持下去。
贺子珍把女儿带回家,细心照顾她,并设法给她买了营养品。就这样,娇娇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没过多久,她因为和儿童院院长吵得很凶,被送去了精神病院。娇娇又一次过起了没人照顾的日子,不过还好,哥哥有时会来探望她。
当年离开延安时,娇娇年纪很小,没有什么印象。到了苏联后,贺子珍也很少跟她提爸爸的事情。所以,她并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袖毛泽东。
有一天,哥哥去国际儿童院看她时,突然指着墙上的一个伟人画像说:“这就是我们的爸爸。”
不过,娇娇当时以为哥哥只是跟她开玩笑,并没有放在心上。直到1947年,贺子珍带着娇娇回到东北,娇娇这才知道毛主席真的是自己的爸爸。
1949年的夏天,娇娇被接到毛主席身边。虽然已经多年没见了,但血缘关系就是神奇,父女俩很快又亲近起来了。那段时光是娇娇一生中最开心的,唯一的遗憾就是太短了。
娇娇搬进中南海后,因为生活中的各种琐事,感到越来越压抑。多年以后,李敏的女儿孔东梅曾感慨:
娇娇即将开始她的学校生活,毛主席特意为女儿起了个名字,叫李敏。
1954年,当时18岁的李敏心思细腻,女孩子特有的敏感让她越发察觉到自己的与众不同。由于母亲贺子珍身处上海,加上家里情况复杂,这种感觉更加明显了。
后来,李敏成了毛主席和贺子珍之间的“传话人”,她代替爸妈互相传达问候和关心。每次李敏带来的消息都成了贺子珍后半生的精神慰藉。
每年的寒暑假,毛主席都会让自己的女儿到上海去看望贺子珍。每次去,毛主席都会亲自帮女儿打包行李,带一些土特产和礼物。从上海回来时,贺子珍总会带很多新鲜的蔬菜。
不管回来还是回去,李敏的行李总是装得满满的,这些物品也慢慢塞满了她的心房。她向爸爸讲述妈妈的生活近况,同时也会跟妈妈分享爸爸最近的心情和身体状态。
尽管李敏对生活中的种种感到疲惫,但她与孔令华的婚姻却非常美满。1959年,当时在北京师范大学就读的李敏遇到了在北京航空学院学习的孔令华,两人自由恋爱,并得到了双方父母的支持,最终结为夫妇。
李敏和孔令华在高中时是同学,也是学生干部,因此经常有交流和互动。高中毕业后,他们就成为了恋人。
因此,女儿孔东梅常常开玩笑说爸妈是“早恋”。但她也感到非常幸运,因为父母一生都很恩爱,这是她和哥哥的福气。
1962年,李敏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孔继宁,这让毛主席非常开心。从那以后,每当工作累了,他都喜欢抱抱这个小外孙,陪他玩上一会儿。
1964年,经过深思熟虑,李敏向爸爸提出了搬离中南海的想法。毛主席心里虽有不舍,但也感到无奈。于是,李敏和孔令华一家搬到了北京兵马司胡同的一处住所。
自从搬离中南海后,李敏一家的进出证件就被收回了。以后,他们如果想去看毛主席,就需要在门口等候,经过通报并得到允许后才能进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敏能够进入中南海的次数变得越来越少,而毛主席对此并不清楚。
在1972年的一天,怀着宝宝几个月的李敏,独自一人前往中南海探望她的父亲。能够得到许可,让她感到非常开心。
毛主席见到女儿时,认真地端详着她的脸,眼睛湿润了。他关切地询问女儿的生活情况。李敏不想让父亲为她担心,便笑着回答:“一切都很好。”
即便如此,毛主席还是从女儿的脸上看到了疲惫。想到女儿独自一人带着身孕在外,身边没有陪伴,毛主席忍不住对孔令华表示不满:“他这样做太不像话了,怎么能让你一个人在外操劳呢。”
李敏连忙替丈夫说明:“他现在在保平那边工作,不在北京了。”
毛主席听了这话,气才消了一些。李敏临走时,毛主席紧紧握住她的手,温柔地说:“娇娇,你得多来看看我啊。”
李敏不常来看望父亲,除了孔令华被调至外地工作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进入中南海不容易。
1974年,李敏和孔令华去中南海想见毛主席,但被人找各种理由拦在外面,不让进去。后来,他们通过汪东兴的帮助,才终于见到了爸爸。
自从李敏和丈夫开始独立生活以来,他们一直靠自己的努力养家糊口。像很多普通家庭一样,他们用两个人的工资抚养两个孩子,还要定期给妈妈寄生活费。
李敏生活虽然简朴,但她已经习惯了。这要感谢毛主席从小对她的好教导。李敏在生活中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习惯,这影响了很多孩子。
李敏常常让儿子穿令华穿过的旧衣服,也让孔东梅穿哥哥用过的衣服。在孔东梅的记忆中,“妈妈总是很朴素,我从来没见过她戴过任何首饰。”
李敏尽管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她依然温柔贤惠,内心坚强。她非常疼爱家人,注重家庭的和谐,一生都在照顾丈夫和教育孩子。
她的日子过得平平淡淡,走在街上几乎没人会注意到她,只把她当作一个普通的老人。这正是她想要的生活。
参考了一些资料,包括《环球人物》2009年第16期、《党史文苑》2013年第17期、《今古传奇·人物版》2021年第4期,以及《唯实:我的哥哥孔令华》这本书。
曼雅配资-曼雅配资官网-实盘配资平台有哪些-湖北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